云网岳阳> > 旅游景点 > 寻找梅溪桥

寻找梅溪桥

2020-04-30 10:54:10

梅溪桥鸟瞰



岳州有梅溪,名指老城西,无溪亦无水,何处寻梅溪?承载数代人记忆的一条溪水,从来没人看到过,只存在于老岳州传说中。岳阳文化大腕梅实先生考究说,原粤汉铁路基线,有一条与太子庙湖荡相连的港汊,进出城的原住民很不方便,一个叫“杨梅溪”的教书先生出资修了一座桥,于是,这条小溪就叫成了“梅溪”,那座桥就成为了“梅溪桥”。梅实先生还进一步补充说,杨梅溪老师称为“梅师”,因为岳阳话中“溪”与“师”同音,最开始这座桥不叫“梅溪桥”,而是叫“梅师桥”。

上世纪80年代的梅溪桥
渔猎文明时期,人们根据狩猎方式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氏族集团,捕食鸟类为生的族群叫“罗子国”;捕食麋鹿为生的族群叫“麋子国”,捕食獐鹿为生的族群叫“麇子国”,在熊出没的地方挖坑捕熊的族群叫“穴熊部落”。

今天洞庭湖边戏耍的麋鹿。岳阳梅子市附近有一个故城遗址叫“麋子国”,应该说,岳阳曾经就是麋鹿**的地方,曾经吸引很多先民来此围猎捕食。有很多证据可以佐证,比如说宋代文学家苏轼泛舟长江,自荆州去夏口,经过洞庭湖,写下名篇《后赤壁赋》,其中有句子:“友麋鹿而侣鱼虾”,这就证明,其实麋鹿并没有据动物史纲记载的那样,于2000多年前的汉代已经在野外消失,1000多年前的洞庭湖滨、长江两岸,包括岳阳,是麋鹿栖息的天堂,并且麋鹿还是人类的好朋友。

12年前拍摄的麋溪故道,在城市发展中已经被填埋。所有偶蹄类动物中,叫作“四不象”的麋鹿最呆萌,同时也是可以采集肉质最多的食草动物,是当时人类最大的动物蛋白来源,因为体大而温驯,历史上就是人类主要的狩猎对象。麋鹿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等水草丰茂地区,由于过度狩猎,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接近消失,仅保存在皇家园林中,供贵族们玩猎。

梅溪上游的石碑桥,这才是真正的梅溪桥。岳阳与麋鹿这种动物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因为它,这个城市曾经筑有“西麋城”;因为它,这里一些地名叫“麋滩”、“鹿角”、“鹿栖湾”、“麋滩湾”;因为它,这里曾经建有一个城邦小国“麋子国”。在麋子国的城墙边,有一条自东向西流淌了数千年的溪流,仅仅11公里长,集雨面积不到50平方公里,因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紧邻南湖,水丰草茂,成为了麋鹿的天堂。这条小溪就是麋鹿汲水沐浴的水荡,也是岳阳最早吸引人类居住的地方。

现在梅溪上的桥梁
它穿越在今天的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溪上,有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穿过,最后流到麋子国城垣边一个叫“梅子市”的地方,温存一会儿,再静静地汇入南湖。岳阳话中,“麋”与“梅”是同一个音,由于麋鹿的消失,由于古代文人“溪上悬梅”意象的影响,人们将古人口中传下来的“麋溪”,叫成了“梅溪”梅溪,就是麋溪;梅溪桥,就是麋溪桥。
------------------

梅溪边长大的农民讲述这条溪流的变迁,身后是梅溪古岸



梅溪下游的另一座“梅溪桥”



麋溪上游已经建成的水库



位于经开区桥石村的梅溪故道


阅读原文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