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网岳阳> > 产业帮扶处处开花 脱贫致富硕果累累

产业帮扶处处开花 脱贫致富硕果累累

2020-12-16 10:03:03

岳阳广电全媒体讯 (记者 罗远 李璐 平江台 廖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三五”以来,我市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困难群众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增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五年来,一大批贫困户依靠各具特色的扶贫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初冬时节,在平江县三墩乡公平村湘之雲山茶油作坊里,榨油师傅们正在用传统方法为村民榨油。经过烘焙、研磨、压榨等多道古法工序,山茶油香飘整个村落。看着黄澄澄的茶油从榨油机里沁出来,建档立卡贫困户苏干财两兄弟脸上笑开了花,先天残疾的他们,兴奋地用手指比划着今年的收入。


平江县三墩乡公平村村民苏钦章:他们的家庭开支靠山茶油,山茶油丰收的时候,他们一般能打八九百斤,年成不好的话四五百斤,按市场价格来算的话,就是每市斤65元,打个四五百斤的话,有三万元钱,一年的开支都能保障得了。


作坊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山野里又孕育着来年的希望。在茶花烂漫的茶树下,村民苏九如正忙着除草、培土,改良自家的油茶林。


平江县三墩乡公平村村民苏九如:低改产量都是翻三倍以上,我们的产量以前是15斤一亩,到现在最高40多斤一亩,这是很明显的效益。


三墩乡有着“平江油海”的美誉,全乡共有油茶林8.6万亩,油茶种植面积覆盖全乡98%以上的农户。当地把油茶这个充满地域特色的传统产业当做群众脱贫致富的“传家宝”、乡村振兴的定盘星。乡、村两级政府组织提供技术指导,发放政策性补贴资金,鼓励农户油茶低改,引进茶油加工销售企业,做大做强特色品牌。五年来,三墩乡累计新造油茶林500亩,实施油茶低改2.3万亩,惠及全乡4个村66户贫困户。仅公平村,低改后每亩增产茶油10余斤,共增收200多万元。


平江县三墩乡党委书记余防根:展望十四五,我们将继续放大油茶产业优势,通过扩大油茶规模,落实奖补政策,加快油茶低改,引进龙头企业,提升品牌效应,进一步让老百姓增产增收,确保脱贫攻坚的质量更高、成色更足。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脱贫质量。十三五期间,我市组织党员干部上一线、下基层,下大力气解决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撑起了一片蓝天。在平江县三市镇宦田村,依托镇里开展的技术培训,贫困户艾顺意靠着摩托车修配这门技术活,摆脱了贫困。这几年,平江县实现了整体脱贫,镇里许多人陆续换上了小汽车,艾顺意的业务越来越少。


平江县三市镇宦田村黄卡贫困户艾顺意:小车越来越多,修摩托车的越来越少,后来我就把门关掉了,没有事做。


今年初,平江县委组织部在脱贫攻坚回头看中,发现艾顺意等贫困户面临着返贫风险,便积极引导当地企业开展产业帮扶。这家种植企业就专门设立了扶贫岗位,将艾顺意在内的十余户贫困劳动力,全部安排到农场工作。


平江县神鼎山产业扶贫基地负责人刘练香:我们的项目建成之后,还将以入股分红的形式,让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巩固脱贫的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帮扶、技能培训、政策兜底。近年来,三市镇60多家面筋食品生产企业和20余家农业种养合作社,均设立了扶贫车间和扶贫岗位,累计吸纳600余名贫困劳动力。


平江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胡伟:千方百计把困难群众拉进产业链条里,渗到培训课堂上,纳入社会保障中,以产业支撑、技能提升,机制保障,为贫困群众的稳定脱贫撑起一片蓝天。


五年来,全市坚持“四跟四走”产业扶贫路子,引导贫困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同步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构建了品牌茶叶、名特水产等八大现代产业扶贫体系,打造了高山有机茶、平江油茶、华容芥菜、君山小龙虾等一批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5.92万户。


五年来,全市77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4.2万户贫困户直接参与生产经营。


五年来,通过“培训进村”、“送技上门”等形式,累计免费职业培训1万多人,提供职业指导13万余人次,3.42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稳定就业、就近就业。全市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从2904元增长到8862元,年均增长25%,国家级贫困县平江县成功摘帽,319个贫困村顺利出列,40.1万贫困人口先后脱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