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网岳阳> > 巴陵先锋 决战脱贫攻坚 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巴陵先锋 决战脱贫攻坚 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2020-08-18 10:02:07

岳阳广电全媒体讯 (记者 李名虎   罗远)为巩固脱贫成果,我市1141支驻村帮扶工作队强化党建引领,大力开展党支部“五化”建设,培养乡村建设人才。今年,全市进一步加强贫困村党建,推出“五强五好”工作举措,着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构建长效脱贫机制。


在平江县加义镇杨柳村的一个山坳里,家禽和牛羊悠闲地在草丛和山坡上觅食,村上党员刘忖辉这个月第四次来到养殖户古林根的家中走访。去年,市城管局驻村帮扶工作队发现了这个天然养殖场,经过简单开发后,交给贫困户古林根搞养殖。通过政策贷款、技术支持、党员驻点帮扶,不到一年时间,古林根就实现了整体脱贫。


平江县加义镇杨柳村贫困户古林根:他们是一个星期来看一次,看养殖好不好,有没有发病,如果有发病就教我们技术,预计我今年的收入会达到8到10万元。


为了建强班子,巩固脱贫成果。杨柳村积极开展支部与党员谈心、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子等活动。像这样的党小组会每个月都会随机在一位普通党员的家中举行。围绕脱贫攻坚,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少党员的身份认同感得到了明显增强。如今,在党支部的引领带动下,杨柳村已累计实现脱贫56户185人。


市城管局驻杨柳村工作队队长吴四兵 : 把阵地建设好,把制度落实好,把形象维护好,我们成立了三十人的党员突击队,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充分展现他们的形象,我们要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关键在于制度和理念创新。紧邻杨柳村的泊头村曾经是集体经济“空壳村”、矛盾纠纷多发村。财政部驻平江县加义镇泊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斌樑来到这里后,首创三人小组工作模式,分别由党员、组长、群众代表三人组成,组内的各类大小事务均有三人负责协调处理,充分保障村民对基层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018年,碧桂园苗木种植基地落户泊头村时,部分村民不理解不支持。“三人小组”积极协调,上门做工作打消村民顾虑,让项目快速、顺利落户。


平江县加义镇泊头村村民代表曾鹏飞:我们把工作做到位,通过三人小组,让小部分的人也都同意了,这个项目落地后,确实为我们村民、组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财政部驻平江县加义镇泊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斌樑:我们在完成帮一把、扶一程的历史使命之后,留下三人小组这么一个机制,就是要进一步优化推进乡村治理的格局,持续地释放他的活力,能够让本土人才在村级组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带领全村走向乡村振兴的道路,这就是我们所要的真正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在平江县三市镇淡江村的一个小山包上,一群群黑山羊伴着贫困户吴建军的吆喝,乖乖地回到了羊圈。前些年,还是在这个山头,一无资金二无技术的吴建军最多时只养活了10来只羊。2017年,湖南理工学院派驻淡江村工作队帮助吴建军报名参加全市致富带头人技术培训班。如今,吴建军的羊群已经扩大到100多只,不仅自己脱了贫,更带动了周边贫困户的养羊积极性。


平江县三市镇淡江村贫困党员吴建军:后来,他们根据扶贫政策开展帮扶,每个月上门几次,教我们技术,怎么资金周转,包括以后的销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淡江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立足本地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和现金入股方式,探索建立起白酒、茶叶、优质大米、黑山羊、中药材等传统产业。依托山水林田湖草,打造思姑来乡村旅游,并通过“以购代捐”的方式,每年采购农副产品近60万元。


2017年以来,全市1141支驻村帮扶工作队、2549名驻村工作队员,进驻贫困村开展帮扶。特别是驻村第一书记聚焦主责抓党建,以深化“五化”为抓手,提升“五力”为重点,推行“五强五好”举措,努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有效地推进了基层治理工作重心下沉,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目前,全市31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国家级贫困县平江县成功摘帽;全市贫困人口累计减少38.6万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从9.46%下降至0.37%。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