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网岳阳> > 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他用40年挚爱诠释"民间环保第一人"
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他用40年挚爱诠释"民间环保第一人"
朱再保
6月7日,又是一个周末,岳阳县黄沙街镇黄秀村杨贷山,一株株油茶苗,沐浴着暖和的阳光。
趁着天气好,朱再保转乘几趟公交,再次来到了这里,看到长势喜人的油茶苗,乐开了花。“如果一切顺利,未来这片油茶苗有望给当地贫困户带来增收的希望!”朱再保说。
凌晨1点起床,晚上9点睡觉,没有午休,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这位92岁的老人,工作强度比很多年轻人都大。
保护“母亲湖”洞庭湖、守护岳阳人的“大水缸”铁山水库、给中小学生上环保课、策划实施油茶扶贫项目……朱再保算过一笔账:退休40多年来,每年至少工作350天,每天工作15个小时,超过1.4万天的志愿服务时间,占据了他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这相当于一个正常上班族90年的上班时间。
作为“民间环保第一人”,朱再保与环保结缘是在1980年。那一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和教育部共同倡议,在全国学校开设环境保护教育课。对于这个新生事物,当时只有52岁的朱再保保持了高度的敏感性。
中央有号召,他就有行动。洞庭湖是朱再保最钟情最依恋的,他多次带孩子们来这里开展环保活动。慢慢地,他发现洞庭湖湿地生态破坏严重,水质下降,部分物种消失。朱再保暗下决心,要身体力行保护环境、保护自然。
走进朱老的环保志愿活动中心,几面发黄的照片墙,记录了他和全市青少年曾经的“绿色成绩单”。
朱再保向记者展示了几张图片,一张正面是长江边绿意盎然,反面是在一片树林前竖着几块石碑,中间的石碑上写着大大的“生命源林”。
1999年,朱再保动员开展“保护洞庭母亲湖,捐植千亩世纪林”活动。募集捐款26万元,在华容县幸福乡临长江5公里大堤一侧,植防洪林25万株,成为幸福垸3万百姓的“生命源林”。
2014年,朱再保独自乘车加步行逾7000公里,深入市民饮用水源地铁山水库调查水质污染情况。他发现库区回迁人口多,人畜杂居,对水源水质影响很大。他发起库区保护募捐活动,募集资金在库区植树45万株,总面积达3000余亩。
“这都是几年前拍的。”朱再保将“生命源林”石碑后还不粗壮的树指给记者看:“现在已经长得很大了。”
2003年以来,他共组织捐植“生命源林”近7000亩,累计植树100万株。
40多年来,他发动全市100万在校青少年,及其200万家长,先后开展了500多项环保主题教育与实践活动,累计6000万人次受益,先后获首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中国环境保护特别贡献奖等各类奖励200多项,几乎囊括了国内全部环保大奖和多项国际环保大奖。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侯勇
当图片超出屏幕时,可左右滑动屏幕或双指同时按住屏幕左右划拉,调节窗口大小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下载蝴蝶云app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鸿蒙云平台岳阳运营中心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鸿蒙云平台岳阳运营中心
入云端|商务端|响应式|祥云端|网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