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网岳阳> > 人文许市,人才辈出——方世文

人文许市,人才辈出——方世文

2019-07-22 11:21:05


       许市人杰地灵,东倚长江,西接华容,南临洞庭湖,北靠天井山;依山傍水,环境秀美,学风尤盛,民风淳朴。如今铁路,高速穿镇而过,将许市这座古老而美丽的乡镇变成了名符其实的风水宝地。多年来,许市人以劳动为荣,读书为乐。人们尊师重教,农家子弟刻苦好学,竞相用功读书,早已蔚然成风。

       谈到许市,首先必谈许市的教育,谈到许市的教育,就不得不提到黄金小学——此校不过许市镇一所地地道道的偏远乡村小学。其实,许市和黄金原本分别属于两个行政单位,后来,政府为了统一行政区划,便于集中管理,精减干部队伍,将这原本两个古老的乡镇合二为一,成立了许市镇。黄金小学如今在校长金昌华与胡铁汉等一帮潜心致力乡村小学教育的老师引领下,尝试从国学入手,开启启蒙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一个良好的、正确的读书观念,认识国学,接触国学,了解国学的根源,发掘国学的精髓;国学本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精华,可谓国之根本,文化瑰宝。老师们能用如此前瞻的眼光,开放思想,拓展思路,让国学从小就根植进孩子们的脑海,浸润他们的心灵,启迪他们的智慧,浇灌他们的灵魂。很好地传承并弘扬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优良传统。

       许市中学则不然,更加注重对学生德、智、体三方面全面教育入手,大胆改革学校教育模式。一路走来,学校秉承“学求精深,志存高远”的办学理念,早在2007年就成为岳阳市课改示范学校,2009年成为中国名校共同体理事学校,2010年被湖南省教育厅授予课改样板校,2011年被湖南省教科院授予“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同年被岳阳市政府授予“求索创新”特等奖;2013年再次被湖南省教育厅授予“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校”。历年来以良好的校风、校训,富有创意的教学模式,极高的升学率荣获湖南省示范中学,岳阳市示范中学等荣誉称号。升学率在全君山区几乎年年雄居榜首,即便是在岳阳市也稳居前十位之内。许市中学在造就了大批优秀学子,为社会各界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的同时;因此,也成为了许市人茶余饭后的美谈,更成为了许市人的骄傲。这一切,离不开呈前启后的许市学子自身的勤奋好学,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孜孜不倦呕心沥血的园丁们的教诲。



       早期的许市人因为长期生活在比较贫穷落后的环境中,为了能改变这种穷苦面貌,于是,在许市当地掀起一股读书热,人们深知,惟有读书才能改变现状,才能实现从贫穷落后的农村走向大城市的美好愿望;也只有读书,才能彻底改变自己命运。那时候,人们习惯称这种现象为“跳农门”。所以,为了实现这一愿望,自然涌现出了一大批勤奋好学之士,也陆续出现一些那个时期,为了好好读书,而体现出非常强烈的求知欲的个人小故事,充分反映出了人们对文化知识孜孜以求的那种渴望程度,并很好地诠释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凉亭村就有一位非常典型的,为了读书而废寝忘食,刻苦用功的学子范例,依稀记得那还是七十年代中期,余中坤当年正在读初中,由于那个年代国家还比较落后,条件的确非常艰苦,每到炎热的夏季,人们只能借助一把芭蕉扇不停摇摆用以给自身扇点风,来达到凉爽一些的效果外,没有其他任何防暑降温设施。为了便于更好地学习,每当夜幕降临,余中坤都会在自己睡房里的书桌上点燃一盏煤油灯,然后在脚上穿一双人们只有下雨才会穿的套靴,用来预防蚊虫叮咬,如此一来,脚上蚊子是无法叮了,但两只脚穿在那遇热便会升温的套靴里面,如同蒸笼一般,热的十分难受。于是他又想出办法,用旧木桶打半桶井水,然后将自己穿了套靴的两只脚放进木桶里,这样既达到了防暑降温的效果,又解除了脚上蚊虫叮咬的烦恼,可谓两全其美。即便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之下,他每天照样会摊开书本,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因此,余中坤也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自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首批成功考上武汉大学的娇子。

       前些年,隔壁村里原村干部方友值家的三位侄子侄女,更是成为了许市镇的勤学典范,最小的妹妹见哥哥姐姐都相继考进北京大学,自然也是刻苦用功,发愤图强,但最终高考结果却令她自己大失所望,只被湘潭大学录取为本科生。其实,湘潭大学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好学校了,然而,女孩无论如何都感觉心里不平衡,哥哥姐姐都上北大,凭什么要委屈自己去湘潭大学就读。于是,想跟父母提出要复读;可当她把这要复读的消息告知父母时,她父亲没有出声,搬条板凳独自坐在堂屋的角落里,默默点了支烟,一边慢慢地吐着烟雾,一边紧锁眉头,低头沉思。她母亲表现则截然不同,只见眼泪吧嗒吧嗒从双眼滴落下来,瞬间泪湿衣襟,含泪说:“孩子,为了你们三兄妹读书,我和你爸整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靠这十多亩田地以及每年出栏的几头牲猪的收入,省吃俭用供你们读书。如今实在再也无力供你去复读了”……女孩听完母亲的话,看着父母亲为了这个家确实操碎了心,早已累的腰弯背驼,一脸皱纹,满头银丝,为了不再增添父母亲压力,懂事的女孩只好忍着眼泪,答应父母去湘潭大学就读本科。但女孩心里还是尤为不甘,在湘潭大学一边读书,一边勤工俭学,待顺利完成本科学业后,最终还是以十分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研究生。成就了许市镇一家三兄妹全部就读北大的神话,从此,三兄妹上北大的故事自然被人们当作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一度传为佳话。



       今天的许市学子,秉承先辈传承的良好读书遗风,本着一个学生之所以要读书,读好书,不仅仅只是为了个人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是为了学成之后更好地为全社会服务,甚至去肩负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任;从而最终成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脊梁。抱着这么一种读书理念,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奋发向上,在全镇范围内掀起一股又一股读书浪潮,造就出一批又一批精英人才。

       许市人可谓读书成风,最终脱颖而出,学有所成者比比皆是。全镇现拥有博士后学位的十余人,博士学位二十余人,硕士学位者更多,学士学位者不计其数。一家出现四博士,一家又现三北大,一家拥有硕博两学位这样的家庭也争先恐后,屡见不鲜。目前全镇(包括军队、武警部队高级干部)有准将军、正师级、正团级、正厅级、副厅级、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这样的官员一百六十多位,各类人才数不胜数。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党的十六大主席团成员、荣获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百位感动中国人物、首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共和国卫士、人民卫士、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于一身的,现任云南省武警总队副司令员、目前正在国防大学将军班就读并即将毕业的准将军方红霄;美国休斯敦大学名誉教授、“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后、正在竞选中科院院士的余中坤;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万俊人、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朱斌,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陈保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委员陈国权兄弟,重庆大学教授、博士后肖勤学、湖南理工学院正副院长卢先民、钟华,湖南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卢岳华,湘潭大学教授方世敏,湘西自治州纪委副书记方东曙,岳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刘衡岳等不胜枚举的一大批国家英才……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许市人必定能够一如既往,长期传承这股早已根植在人们心底的良好的读书风气,承尚这种美好的读书氛围;为社会、为国家输送更多、更好的精英之才,栋梁之才。腾飞中的许市人也必定会源源不断走出去;从此,飞得更高,走的更远。


        方世文,笔名(渔夫),酷爱文学、音乐、运动,自由撰稿人。喜欢散文、诗歌,作品常见于《洞庭湖文学》、《君山文艺》、《潇湘原创之家》等媒体杂志。

 来源:洞庭湖文学

回到顶部